《決定》發布,9個關鍵詞講透“三農”
2024-07-25 來自: 成都鑫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227
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7月21日,《決定》全文發布,一共15個部分、60條,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
其中與“三農”相關的有哪些?九個關鍵詞如下↓↓
01 糧食安全
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加快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統籌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主產區利益補償上邁出實質步伐。
統籌推進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建立監管新模式。
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制。
02 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各類耕地占用納入統一管理,完善補充耕地質量驗收機制,確保達到平衡標準。
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
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種植基本農作物管理體系。
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
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
建立新增城鎮建設用地指標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協調機制。
探索集中墾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項目和地區落實占補平衡機制。
03 新型城鎮化
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構建產業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機制。
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合法土地權益依法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探索建立自愿有償退出的辦法。
健全城市規劃體系,引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集約緊湊布局。
深化賦予特大鎮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改革。
04 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深化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改革,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完善農業經營體系,完善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農民合作經營,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政策同帶動農戶增收掛鉤。
健全便捷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05 農民增收
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
優化農業補貼政策體系,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
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
健全脫貧攻堅投入形成資產的長效管理機制。
06 就業優先政策
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
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同步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優化創業促進就業政策環境,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
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擴大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
07 農村養老
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合理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
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
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改善對孤寡、殘障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08 綠色生態
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建設多元化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
落實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推行水資源費改稅。
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健全海洋資源開發保護制度。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化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推進生態綜合補償,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
09 基層治理
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人口管理制度。
健全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基層治理中作用的機制。
健全鄉鎮(街道)職責和權力、資源相匹配制度,加強鄉鎮(街道)服務管理力量。完善社會治安整體防控體系,健全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