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代農業物聯網與農業生產接軌——【鑫芯物聯】
2016-08-31 來自: 成都鑫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4307
現代物聯網信息技術正加速進入現代農業,讓精細化、智能化種植成為可能。據四川省農委近期監測數據顯示,全省共有近300家農業產業化***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足農業物聯網建設,主要應用在農作物“四情”大田監測、農業精細化種植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應用物聯網技術后生產效益得到明顯的提高。
當農業生產邂逅現代物聯網信息技術后,為何能提***益?物聯網技術將影響生產的因素定量化,***測量,為生產活動提供更為科學的依據,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
目前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結合出現縫隙,農業物聯網難以“進大田”。農業物聯網如今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但其應用仍有很大局限性,很多地方流于概念,“盆景”難以變成“風景”。目前物聯網技術儲備不足,一套物聯網設備,因其核心傳感器的不同、布局規模不同,價格從數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這對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來說,不具備推廣使用價值。所以現有產品無法實現農業物聯網預設效果。而不少研發建設偏重科研和大量功能的疊加展示,解決不了基本的農業生產需求,不實用,難以推廣,同時成本過高農民用不起。農業物聯網是否有用、具有生命力,關鍵看它是否與當前農業生產相對接,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技術進步來推動物聯網的應用簡單與實用化。
發展大田生產物聯網,對于轉變糧食生產方式,提升糧食生產效率意義重大。專家強調,當前必須加大對大田環境監測傳感器等關鍵技術的難度攻克。因此,我公司正在組織專業團隊針對各項環境因素傳感器和玉米、水稻、小麥、茶葉等大田作物專家智能決策系統進行設計和研發。
物聯網充分發揮作用,還必須與其他配套技術***融合。大田生產物聯網與測土配方施肥應用系統、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結合,結合空間地理信息、遙感等技術,能夠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大田糧食生產的監測、預警水平和產量評估水平。大田生產物聯網與農資、農產品等電子商務系統的結合,還將提高農業投入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
農業物聯網建設要緊密圍繞農民生產、生活需求,來設計、改進、熟化設備和技術,才能吸引廣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動學習、主動運用。
2016年8月31日
成都鑫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編輯部
小編:葫蘆里的小惡魔